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欧仁•德拉克洛瓦《希阿岛的屠杀》(希奥岛的屠杀)名画高清大图赏析

欧仁•德拉克洛瓦《希阿岛的屠杀》名画赏析

 

历史上,希腊曾长期遭受土耳其的统治。1921年,希腊人民奋起反抗土耳其苏丹的残暴统治,并宣布希腊独立。1822年,土耳其侵略军攻占了属于希腊版图的希阿岛,在岛上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希腊平民,据说被屠杀的平民有2.3万人,还有4.7万人被卖为奴隶。侵略者的暴行激怒了欧洲的进步人士,纷纷从物质和精神上声援希腊,画家德拉克洛瓦则拿起画笔,画出了这幅揭露了土耳其侵略者残暴罪行的《希阿岛的屠杀》。

在这幅画中,画家用豪放的大笔触极其生动地塑造了几组独立而又有联系的人物。画面的右下方横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少妇,她倒毙在血泊中,胸部袒露,一个不懂人事的婴儿还伏在母亲胸前拼命地吮吸着赖以活命的奶水。为了画好这个形象,德拉克洛瓦精心构思,几易其稿,终于用这个令人发指的残忍情节,发出了对侵略者最强烈的抗议。画面的左边描绘的是一组手无寸铁的男女老少,他们已经失去反抗的能力,束手待毙。一对平民夫妇已处于绝望的境地,身边的仅有之物都被匪徒抢夺一空。前景右上方是一个骄横残暴的土耳其士兵,他拉起马的缰绳,正准备用鞭子抽赶那些无辜的百姓,他的马背上还拖曳着一个声嘶力竭求救的裸体少女。画面最左角是一个临死前的年轻妇女,正搂着自己亲爱的孩子告别,孩子的脸上现出惊恐的神色。画面的远处还在进行着烧杀抢掠,百姓的哭喊声似乎隐约可闻。前景坐着一位老妇人,抬首仰望着苍天,有人认为这个形象就是画家本人当时的精神形象。

欧仁•德拉克洛瓦《希阿岛的屠杀》(希奥岛的屠杀)名画高清大图

这是画家用强烈的愤怒和巨大的同情以及触目的色彩描绘出来的一幕人间悲剧。为了加重这幕悲剧的色彩对比,德拉克洛瓦对画面上的一些形象用半裸的形式来表现。

,如此惨不忍睹的场面,如此尖锐的现实题材,被画家用如此激烈粗犷的笔触,如此鲜明强烈的色彩表现出来,不能不对古典主义绘画产生强烈的冲击。因此,这幅史无前例的画一经展出,立即震动了法国画坛。学院派画家格罗看到后大吃一惊,不禁脱口而出:“这不是希阿岛的屠杀,而是绘画的屠杀!”评论家戈蒂埃则慷慨陈词道:“强烈的色彩,画笔的愤怒,他使得古典主义者如此不满与激动,以致他们的假发都发抖了,而年轻的画家却感到非常满意。”

德拉克洛瓦能够画出这样一幅杰作来,与他的丰富积累是分不开的。早在1817年,他就十分关心希腊人民的独立解放斗争,画过《土耳其士兵》、《希腊的埋伏军》、《希土战争》等水彩速写。这些速写为他曰后创作《希阿岛的屠杀》奠定了基础。

1827年,德拉克洛瓦又创作了《米索隆基废墟上的希腊》。米索隆基是希腊西部的一个重镇。希腊起义军在这里遭到过土耳其人的残酷镇压,死伤惨重。

1824年,英国大诗人拜伦来到米索隆基,直接参战,最后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1825年5月,近四万侵略军把米索隆基城围个水泄不通,经过11个月的顽强战斗,守城军民英勇突围,仅有300多人生还。德拉克洛瓦创作的这幅画,就是一首献给为祖国的独立与自由而捐躯的希腊人民的颂歌,也可能蕴含着画家对诗人拜伦的纪念,因为德拉克洛瓦非常崇拜这位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异乡的伟大诗人。

在这幅画中,德拉克洛瓦继续娴熟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让站在废墟上的妇女象征坚贞不屈的希腊。她伸开两手,左膝半跪在石头上,但这不是表示屈服和求援,她那坚定的表情充分说明了她是绝不屈服的希腊人民的化身。背景中的天空烟雾弥漫,还能隐约看到土耳其士兵正在往废墟上插旗子。暂时来说,侵略者取得了胜利,但是他们的骄傲与狂妄和四周环境的凄凉与紊乱,恰恰透露出希腊人民不可征服的坚定意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欧仁•德拉克洛瓦《希阿岛的屠杀》名画赏析

打赏
合作伙伴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