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美术网小南美术网

画家朱春林谈油画写生与创作

 

画家朱春林谈油画写生与创作

 

朱春林,1968年生于安徽桐城。1988年毕业于黄梅戏学校舞台美术专业。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画室。2002年至2003年参加中央美术学院首届油画高级研修班学习。1992~2005年任教于北京艺术设计学院,2005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

 

关于写生和创作的关系,写生应该说是积累。对于初学者来讲,写生是训练,是通过写生来提高色彩,在画创作的时候需要大量的写生积累。我画大画的时候,经常会把风景跟人物揉在一起,风景写生对创作是很有帮助的。上学的时候老师可能会强调色彩关系,构成关系,颜色关系,色彩的训练等基本问题,而你自己在写生的时候,除了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同时还需要把对风景的一些感受、想法结合到一起。印象派之前也有很多风景画家,但那时候的风景主要还是注重一种情绪、造型。文艺复兴时期风景主要作为创作中的环境来衬托画面,像《蒙娜丽莎》后面的背景就有山水画的气韵。十七八世纪,风景逐渐成为独立的表现题材。在印象派之前,科罗是最早进行户外写生的画家,他对颜色的认识主要是凭感受和经验。而印象派时期对色彩规律有进一步的认识,这和当时科学的进步、对光学的研究是有直接关系的。印象派画家纯粹的通过户外写生来研究寻找色彩规律,因此将这个课题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很多画家一辈子都在研究风景,把对自然的体验以及自身的感受,通过风景表现出来。我很喜欢后期印象派的塞尚,凡高的风景虽然也是风景但却没有完全受制于对象,而是将个人的心理体验和思考提炼出来。我个人虽然没没有将风景作为自己的主要创作方向,但一直对风景有兴趣,这次去云南写生对我来说很有收获。

其实我一直愿意把风景看成中国的山水画,画风景的时候,最主要的是选景,找你需要的构图,自然界这么大,地域不一样,风景的面貌也不一样,你肯定都能找到你所关注的、感兴趣的点。自然界所呈现的面貌是如此丰富,你要想面面俱到,把看到的所有东西都画出来也不可能,再写实的画家也不可能把他看到的所有东西都画出来,必须通过取舍。你在观察对象的时候,寻找哪个角度能触动你,能激发你表现的愿望。确定好构图,先用大的色块概括出整体关系。当然每一个人的方法可能不一样,我自己在面对不同的画面的时候,有时候也会来用不同的方法。我这次画的风景因为时间都不是很长,基本上就是边铺颜色边塑造,一遍画出来的。这样的方式需要将造型、情绪、气氛尽可能一次画到位,就像画国画一样,国画是用宣纸作画,用笔、造型要准,否则不容易改,你一笔画坏了,可能就废了,油画相对来讲还可以调整。我在画里尽量追求笔墨效果,吸收国画的一些思维方式。但不想画成国画的表面效果。在色块和造型上尽可能肯定,画面铺满之后,再稍微做些调整。因为在户外写生光线变化太快,根本不允许你翻来覆地修改。我在家里画的时候,可能会一遍一遍的重叠、调整。不管是短时间还是长时间,你心里可能都会有一种情绪和目标与设想。

 

早春 布面油画

早春 布面油画 33×41cm

 

2005年山乡 布面油画

2005年山乡 布面油画 33×41cm 2005年

 

写生的积累可能潜移默化地对我的创作产生影响,也许是在一感受上,也许是在语言上,在油画的处理方式上,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是很重视写生的,尽管表现方式和西方油画是不一样的造型体系,但同样是在观察自然、体验自然中积累的。宋元时期的大山水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将观察写生的认识和理想中的意境融合在画面里。在塞尚的画里面,发现他们有些地方很相似。

我画创作,人物多数是找模特直接写生,实在找不到合适模特,有时偶尔也参考照片,照片只是给你提供你需要的有用信息,但如果直接画照片,感觉完全是两回事。模特给你提供的是是实实在在的,可以感觉到他的呼吸,血液的流动,真实的生命感受,而照片只是一个躯壳,太表面,跟你体会到的直接的活生生的生命完全不一样。所以我尽可能通过写生的方式来创作。有时我的一些创作想法还不是很明确很成熟的时候,我会画一些很随意的小的作品,通过写生来热身、开启思维。我觉得真正的写实绘画,若要在认识和体验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还必须通过写生来解决。因为写生不光是对客观自然的研究,同时还有心理上的体验。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你可以捕捉到很多照片没法提供的东西,这是很重要的。

 

朱春林论构成

 

画面的构成相当于一个骨架,它首先得把画面撑起来。构成的因素就相当于房梁,盖房子的先得把房梁搭起来,再去砌砖,砌墙,然后再去抹水泥,若没有那个骨架它撑不起来,所以构成就是画面的总体结构,这个框架搭得好的话,画面才能建立起来。

 

村口 布面油画

村口 布面油画 40×50cm 2005年

 

筑路 布面油画 

筑路 布面油画 40×50cm 2005年

 

这个景当时有好几个人一起画,其他人画的不是这种感觉。我们处在一个很高的土堆上,同样的位置,但角度不一样。有时候找景转半天找不到合适的,不经意地看到一处景,觉得这是你需要的。当时我走到高处,想画开阔一点的景,找不到理想的,回过头发现了这样的一个构图。近处是白色的土堆,中景是筑路的场景和村舍,远处有起伏的山峦,我取了这样一个简洁的构图。天空和地面占了较大的面积,比较单纯,中景部分稍微复杂一点、密集一些,我从构成上考虑疏密的分布。较亮的颜色集中在中间地带,这幅画基本上是一遍完成的,先画天空,从远处往近处画,整体色调比较亮。我个人比较喜欢高调子的画面。

这幅画在我这些写生中可能是画的时间相对稍微长一点的,中间有一段时间是比较稳定的,从13点到15点,中午的时候阳光直射,阴影少,太阳有点偏的时候,山的层次,立体感会更强,把远山,中景,要尽可能在那个时间里确定,画到位,近处的景物肯定也是变化很快,我是注重这种地域的层次关系,其实现场的感觉要好看得多,我觉得达不到当时感受的那种东西,但是我们也拍了些照片,还可以跟照片对照着创作。

 

丽江远眺 布面油画

丽江远眺 布面油画 30×40cm 2005年

 

束河人家 布面油画

束河人家 布面油画 30×30cm 2005年

 

这张画的兴趣点在这个很老很破小吊脚楼上,我比较注意构成关系,避免让画面过于平淡。赛尚的画对我启发很大,他特别强调构成关系,很有现代感,同时又具备古典的稳定性、严密性,因此他的画很结实,很稳固,很厚重。比如他的静物,水果与桌面的关系,衬布的方向,曲线和直线的,曲线和直线,大色块和小色块,纯色和灰色,强的和弱的,互相之间的关系,从黑白构成上到颜色构成上以及线条的组合上都很考究,经得起推敲。我喜欢赛尚,但不一定要画成塞尚那样,我会从他的画面中吸收到很多东西。

 

这幅画中云南的地域特点比较强,云南多红土,春天的绿色和红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绿色的感觉不一样,有的是新长出的嫩绿,有的是厚重的墨绿,空气很透明,地和山一层层过去,非常好看。若时间允许,能表现地更充分一些会更有意思。下午太阳偏斜的时候,山的层次立体感更强,远山,中景,要尽可能在这段时间里画到位。

 

美丽山乡布面油画

美丽山乡布面油画    40×50cm 2005年

 

丽日 布面油画

丽日 布面油画 30×40cm 2005年

 

画这张画时阳光比较强,云的变化很丰富,当时天空的纯度很高,阳光下的黄颜色特别晃眼。我首先注意到两个大的色块,天空的蓝颜色和地面黄颜色,围绕着这两个大的色块根据自己需要来取舍自己的构图,从形体的分割和色块这两个角度去构图,进行一些必要的整理。但是一朵面包棍似的长云我觉得很有意思。我抓住了那朵云的特点,有意地强调它。

这张画大概是在后一个星期画的,刚到云南的时候对这里的地貌特点感觉挺新鲜、很兴奋,时间长了开始有些麻木了,画来画去就是这些景,开始出现视觉疲劳。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重新认识,又会发现一个有深度的环境。如果把这一个月的写生分成3个时期,前10天是兴奋期,中间是一个疲劳期,后10天是深入发觉期。这幅画是在后期这种状态下偶然发现的一个盖房的场景,觉得有意思,这里盖放的框架是木结构的,先把框架搭起来没在围着这个框架砌墙。当时的空气非常透亮,新刨出来的木头房梁在阳光下发出金色的光芒,和天空的蓝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选择了这样的构图,近处是施工的工地。我从地面开始画起,从近处往远处画,因为地面的阳光在走,若不及时抓住你想要的光线,很快地面就会在投影里了,而上部的光线稍微稳定一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画家朱春林谈油画写生与创作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